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变化及介入手术后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蒋文荣[1] 夏鹰[1] 金虎[1] 于正涛[1] 

机构地区:[1]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口570208

出  处:《山东医药》2023年第13期63-65,73,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1A200013)。

摘  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及介入手术后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观察组),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30例,均接受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1组介入手术后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以及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MCP-1、ICAM-1、NF-κB、TG、TC、HDL-C、LDL-C及Ang-1、Ang-2水平,统计介入手术后1个月内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2组治疗后显著低于观察1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1组治疗后,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观察1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Ang-1、Ang-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Ang-1、Ang-2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1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8/30)、6.67%(2/30),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MCP-1、ICAM-1、NF-κB水平,控制血脂水平并抑制血管生成,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风险。

关 键 词:颅内动脉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因子1 核因子ΚB 

分 类 号:R732.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