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建青 Ma Jianqing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2年第9期72-78,共7页MARXISM-LENINISM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1BZX1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微观视域中的唯物史观研究”[项目编号:3072020CFJ13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的主要阐释者,阿德勒提出和阐释的“社会化”概念对于理解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进而对于把握20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史具有重要意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阿德勒将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解为一种以“社会化”概念为核心的社会科学。他通过康德主义将“社会化”改造为一个“认识论批判”的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构成了普遍真理得以可能的思维前提;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它构成了人的类特性得以可能的先验前提。阿德勒也间接肯定了“社会化”概念所具有的实践论意义:每个人具有自己的个性,是自由的存在,能自由地做出选择,并承担起相应的道德责任,因而争取个人民主实践是可能的。虽然阿德勒的“社会化”概念对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具有唯心主义特征,且内在地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