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地区青年亚文化音乐变迁研究  

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Youth Subculture Music in Inland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牛彤童 Niu Tongtong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8期69-71,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亚文化又可称为“非主流文化”或“次文化”,其相对于某类大众文化抑或主流文化而存在,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青年亚文化是相较于成年人建立并遵守的社会秩序而言,以青少年时期这一年龄阶段作为研究范围的亚文化,它传递着作为人类社会中被引导角色、处于较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诉求。这一亚文化分支在面对相应的主流文化时,常表达出颠覆的态度。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顿·M.戈登首次提出“亚文化”的概念,随后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的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亚文化”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则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40多年间亚文化结合中国内陆地区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越来越本土化。文章引用英国伯明翰学派提出的亚文化相关理论,旨在说明40多年来青年亚文化在中国内陆地区嬗变过程中产生的音乐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2000年至今这两大发展区间入手,厘清中国内陆地区(以下简称“中国内地”)青年亚文化音乐的发展历程,关注青年亚文化音乐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依托的摇滚乐、网络歌曲及蒸汽波音乐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型,思考并展望未来青年亚文化在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青年亚文化 音乐 中国摇滚乐 蒸汽波风格 

分 类 号:J609[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