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伯忠[1] Ma Bozhong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西南民族大学202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渝经济圈引领下的‘民族环线’区域共同发展实现路径研究”(2023SYB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研究”(22BMZ098)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演变的历史过程,直至近代以来才实现了由自在到自觉的社会性转变,成为中华各民族自觉性的思想意识。探究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对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发展的一些相关因素的讨论,如主体性因素、思想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在这些要素中,只有主体性因素作为核心因素紧密结合思想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才能够完成这一过程性转变。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持续累进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5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