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萍 陈治任 孙旭 杨梅芳 张侠[2] 黄文娟[2] 陈巍巍(综述)[2] 谢志远(审校)[4]
机构地区:[1]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2]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徐州221000 [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 [4]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江苏徐州221000
出 处:《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年第4期375-378,共4页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研基金项目(81501138);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2022xscx127);徐州市科技局项目(KC20108);徐州市医学重点人才项目(XWRCHT20220054)。
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被列为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充分挖掘其发病机制并进行调控,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至关重要。近年来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向沟通途径,提出了“脑-肠-菌群”轴的概念,并进一步证明了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相关性。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菌群”轴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控,也参与急性期发病机制的调控,并贯穿发病及预后全程。本文就肠道菌群、“脑-肠-菌群”轴和IS的相关性展开综述,挖掘肠道菌群对IS产生致病影响的机制。
关 键 词:缺血性脑卒中 肠道菌群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