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76-86,共11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实践及干预机制研究”(17ASH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B210207116)。
摘 要:校外培训反映了教育市场化下的家庭文化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以巩固课程知识点为目标的补习班和以增加文化丰富性为意图的兴趣班。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①基线数据,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文化资本投资类型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及成因可以发现,家庭之间的文化资本投资不均等,高阶层子女参与补习班和兴趣班的概率更大,其中补习班能提高子女学业成绩,兴趣班却不能。尽管在补习班和兴趣班参与过程中学生都获得了内含文化资本(如知识、能力、惯习),并以此影响师生互动的微观政治过程,赢得更好的教师评价,进而通过这个途径间接地提高学业成绩,但兴趣班效应因与标准化考评逻辑不符而被遮掩,使其对学业成绩的总效果为负。这表明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本必然带来教育不平等,还与所处制度环境尤其是教育系统特征息息相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