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
出 处:《农家科技(理论版)》2023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摘 要:阿拉善盟是内蒙古沙漠和沙地面积最多的地区。有史以来,蒙古族先民以放牧骆驼为特色的游牧生产方式适宜干旱沙漠环境,靠游牧自然生态修复性,维持生计数千年。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游牧生产方式和人口的引入,一些地区沙漠化越发严重,每年旱季沙尘暴威胁居民生产生活。20世纪的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启动“向沙漠进军”的科研工作,为改造沙漠环境展开了历史性实践。学界研究治沙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治沙理论与方法及时指明沙漠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方向。本文以阿拉善沙漠为例,就建国以来的治沙实践进行简述,着重介绍飞播造林的经验,为内蒙古生态治理提供环境史学视角的地方事例经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