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姚一苇剧作的民族化艺术特征--以《红鼻子》的文化接受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荟伊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  处:《文艺评论》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话剧接受史》(项目编号:18ZDA260)子课题“港澳台话剧接受史”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台湾地区著名剧作家姚一苇在接受西方荒诞派戏剧时所做出的艺术选择,是基于台湾地区观众接受习惯和接受心理所进行的文化考量和艺术诉求。他的创作始终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对西方现代戏剧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吸收,并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现代的民族戏剧。在剧作《红鼻子》中,能够辨出品特《生日晚会》等剧的影子,姚一苇对品特戏剧中的“危机”戏剧观念、“不确定性”创作方法、艺术表现空间和“闯入者”叙事手法不是直接搬用,而是转化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戏剧表现手法,并进一步做出自己的延展和创造,形成了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剧作样式。这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继承,反映出他在话剧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发现。

关 键 词:姚一苇 观众接受 召唤结构 民族审美心理 话剧民族化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