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琴 Liu Xiaoqin
机构地区:[1]重庆财经学院,重庆401320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第5期78-80,共3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2020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X-355;2022年度重庆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重庆市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2YG221251。
摘 要:课程思政承载着主流价值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着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形态的形成和走向,课程思政作为长期、系统的教育生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升到新的层面。美学讲求思辨和逻辑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课程思政有天然的密切关联。在新媒体环境下,认知范式发生改变,教育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革。当下须融合新媒体技术,更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美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为引领,深入挖掘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课程全要素供给等角度建构高校课程思政基本路径,形成现代系统育人体系,实现以美育人,达到润物无声的美育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处理好高校思政课程与新媒体的关系,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成为时代性研究课题。从课程属性和培养手段等方面明确高校课程思政科学培育思路,以混合式教学改革践行课程思政,对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建立能产生共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课程思政,以此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完成美学知识建构的同时,实现道德人格的塑造,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并为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提供思路。基于此,文章以美学基础课程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供参考。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