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平[1] 赵昕[1] 闫晨 

机构地区:[1]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滕州277599

出  处:《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年第2期246-24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摘  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42例。均接受直线加速器强调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分别于治疗前、4个疗程结束后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记录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根据肿瘤直径变化,评估患者的疗效,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纳入无效组。进行2年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4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均完成放疗和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0例,治疗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83.33%(35/42)。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35例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7例患者纳入无效组。2年随访期间生存30例纳入存活组,死亡12例纳入死亡组。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无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无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40,治疗后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94。治疗前,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死亡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

关 键 词:进展期食管癌 动态增强MRI 容量转移常数 疗效 预后 

分 类 号:R735.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