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睿 戴罗梦佳 沙业钦 夏奕[1,2] 缪祎 秦姝超 吴微[1,2] 邱婧妍 秘红岭 王莉[1,2] 范磊[1,2] 徐卫[1,2] 李建勇[1,2] 朱华渊[1,2] Jiang Rui;Dai Luomengjia;Sha Yeqin;Xia Yi;Miao Yi;Qin Shuchao;Wu Wei;Qiu Jingyan;Bi Hongling;Wang Li;Fan Lei;Xu Wei;Li Jianyong;Zhu Huayua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Nanjing 210029,China;Pukou CLL Center,Pukou Division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Nanjing 211800,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29 [2]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血液科,浦口慢淋中心,南京211800
出 处:《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年第3期247-25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0166、82100207);江苏省人民医院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基金(YNRCQN035)。
摘 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等的临床应用,CLL治疗模式逐渐从以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苯丁酸氮芥联合CD20单抗为主的化学免疫治疗(CIT)向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持续治疗模式转变。持续性单药治疗模式下有限的缓解深度(特别是BTKi单药)、经济负担、患者依从性及耐药相关靶点基因突变等因素促使新药治疗时代的有限疗程疗法成为未来治疗的探索方向[1]。本研究分析报道我中心8例满足治疗指征的CLL/SLL一线接受BTKi、Ven联合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24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