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凌楠 JIANG Lingnan
出 处:《史林》2023年第2期164-172,219,共10页Historical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阶级’概念传入与阶级社会观的初构(1890—1927)”(项目批准号:22FZSB053)阶段性成果。
摘 要:“阶级”一语在晚清始为大量使用,内涵仍是传统官阶等级制度的延伸。近代国民平等观念传入东亚后,传统等级制的合理性颇受质疑。这种遭到反思、批判的传统品位政治特征,被概括称为“阶级制度”。清末革命和民国设计上都吸收了近代日本“四民平等、破除阶级”的政治、社会双重改革目标。康有为、刘师培等人进而构建了一套中国“阶级制度”与“阶级压迫”的历史叙事,成为民初一代新青年熟识的思想资源。1920年代初,社会主义思潮流行,阶级问题重新引起关注。《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进化史观始终引人注目。“阶级”概念近代语义由此过渡生成而来,其内涵从以“阶级制度”与“阶级压迫”的历史反思为主,逐渐向“阶级斗争”的横向社会分析转化。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in which the modern meaning of jieji(class)was incrementally created in Chinese,by analyzing how modern concepts from the West and Japan were imported and influenced the Chinese.It especially says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whose evolutionist view of class attracted the gaze of people,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is cours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1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