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从何来——《诗经》研究中套语理论适用性问题商榷  

Where Does the Language Come From?The Applicability of Formula Theory in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继华 Cao Jihua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3-110,共8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诗经》学在元代的经学转向研究”(16FZW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将套语理论纳入《诗经》创作视野,要注意对其适用语境的考察,重视该理论纳入中国早期诗歌创作讨论的历史根源,以及套语核心要素:语句、韵律、主题在《诗经》“大雅”“国风”不同篇章功能意义的转化,商周青铜器铭文、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文本等“同语”书写中语序方式的调整等问题。套语理论带有西方理论本土化倾向,存在理论移用接续上的龃龉;套语核心要素置于《诗经》创作审视时存在语句位置、表达主题的错位。麦方彝、厚趠方鼎、遹簋、大克鼎、毛公鼎、师同鼎等西周早中晚期青铜器铭文存在“孙孙”“孙子”“子子孙孙”“子孙”这类“同语”书写方式的变化,依其可寻绎《诗经》创作在文本发生与观念演进方面的矩矱,也是对照套语理论探讨《诗经》创作规律的可行角度。

关 键 词:套语 《诗经》创作 问题商榷 

分 类 号:I20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