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感觉与运动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延安716000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年第5期371-37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410,82074564,81772451,81473752)。
摘 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以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作为脑卒中难治后遗症之一的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发病时间不一,症状不尽相同,易与其他病理性痛混淆,且临床疗效不佳。由于CPSP的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神经调控、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本文将总结CPSP的临床特点,重点从丘脑功能可塑性改变及胶质细胞介导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角度探讨CPSP的发病机制和相关临床治疗手段,为CPSP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 键 词:脑卒中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丘脑‘伤害性反应辨别器’ 胶质细胞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