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的海洋意象嬗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澜涛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海洋世界》2023年第3期76-83,共8页Ocean World

摘  要:中国自近代以来,海洋意象就开始摆脱古典海洋意象的浪漫主义倾向,开始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康有为的《九月二十二重泛大西洋》、朱琦的《关将军挽歌》、王韬的《因循岛》、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刘鹗的《老残游记》等海洋作品中不难读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焦虑与不安。真正横扫屈辱悲愤形象的当属郭沫若的《女神》集。如《立在地球边放号》《浴海》等作品都可以看出五四之后昂扬的抒情基调与近代感时忧国的海洋意象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海洋文学最为重要的变化是海洋意识的更新,这种更新是一个从已知向新知、由边缘向中心、由混沌向辨识的过程。

关 键 词:《老残游记》 海洋意象 中国当代文学 海洋文学 朱琦 浪漫主义倾向 感时忧国 刘鹗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