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澜涛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海洋世界》2023年第3期76-83,共8页Ocean World
摘 要:中国自近代以来,海洋意象就开始摆脱古典海洋意象的浪漫主义倾向,开始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康有为的《九月二十二重泛大西洋》、朱琦的《关将军挽歌》、王韬的《因循岛》、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刘鹗的《老残游记》等海洋作品中不难读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焦虑与不安。真正横扫屈辱悲愤形象的当属郭沫若的《女神》集。如《立在地球边放号》《浴海》等作品都可以看出五四之后昂扬的抒情基调与近代感时忧国的海洋意象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海洋文学最为重要的变化是海洋意识的更新,这种更新是一个从已知向新知、由边缘向中心、由混沌向辨识的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9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