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年第30期29-31,共3页Legality Vision
摘 要:“见死不救”作为目前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尚存在入刑惩罚和道德批判争议。然而,从生命权的角度来看,施救与不救却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折射。生命权不仅是个体享有不受干预且自由处分的权利,还是个体在面临重大威胁时获得救助的合理正当权利。因此,生命价值向权利转化,并促使权利法律化,是社会安全得以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在“见死不救”现象频繁发生的今天,本文基于生命权视角并结合相关案例,探究“见死不救”入刑的困境、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推动“见死不救”行为法案确立和完善的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