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

作品数:691被引量:30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岳黎宏李芬芳党晓慧聂长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商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素材的有效积累 “一树梅花万首诗”
《十几岁》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闵娟 
本文将以《论语》中的一个组合故事《宰予的挑战》为范例,阐释有效积累素材的方法。宰予很喜欢挑战孔夫子。最初的挑战,是关于“井有仁焉”的辩论。他问得很刁钻:“有人落井,跳下去救,会一起死,是仁;不跳下去,见死不救,是不仁。这井该...
关键词:积累素材 见死不救 宰予 孔夫子 《论语》 有效积累 挑战 
“光速”纳卡之战
《南风窗》2023年第22期83-86,共4页顾坚 
阿塞拜疆“闪电”占领纳卡,是亚美尼亚政府“见死不救”所致。未能实现如期与阿塞拜疆签署和平协议的亚美尼亚仍然有求于在该地区有驻军的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正上演一出见缝插针、朝秦暮楚的大戏。10月7日,在亚美尼亚议会批准了《罗...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 《罗马规约》 见死不救 和平协议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俄罗斯 见缝插针 
怎样从袖手旁观到出手相助
《前线》2023年第10期41-41,共1页前线特约评论员 
近年来,路人见死不救、漠然视之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对此,有舆论认为,这是道德的滑坡,是人性的沦丧,是社会日趋冷漠的表现。显然,仅仅指责公众道德水平的降低,既有失偏颇,又于事无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此类现象,有利于阐释产...
关键词:见死不救 心理动因 互帮互助 社会心理学 社会风尚 深层根源 情境 不良现象 
“野性老爸”托底奔赴,16岁女孩登顶珠峰
《知音(海外版)》2023年第18期44-47,共4页默冉 
最近,关于登山的两则新闻刷屏了:一则是湖南两名登山者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金救起濒死登山女子,获救者却只愿承担4000美元费用;另一则是挪威登山家克里斯汀·哈里被爆在登顶世界第二高峰一一乔戈里峰的过程中,对协助她登山的夏尔巴搬...
关键词:克里斯汀 哈桑 登山运动 见死不救 登山者 夏尔巴 搬运工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读好书》2023年第17期85-89,共5页许清如 
公元738年,唐朝军队出了一件大事。幽州将领赵堪、白真陀罗假借边帅张守之命,逼迫平卢军出兵攻打奚人和契丹人,先胜后败。张守却谎称大捷,虚报战功,被唐玄宗识破。最终张守被贬,赵堪、白真陀罗自杀。一个叫高适的中年人从朋友处听闻此事...
关键词:高适 李白 陀罗 见死不救 平卢军 唐玄宗 
最冷酷的婚姻清障:见死不救吓退初恋
《知音(月末版)》2023年第5期56-59,共4页金金 
2023年2月的一天,河南省郑州市一小区居民楼内,一对40岁左右的男女发生激烈争吵。突然,女子气急败坏地冲进厨房,抓起一把水果刀,朝毫无防备的男子猛刺过去,男子当场倒地。女子夺门逃窜后,受伤男子艰难爬出家门时,被例行巡楼的保安发现,...
关键词:见死不救 警方调查 命案 行凶 保安 居民楼 
百姓缘何见死不救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9期63-63,共1页应丰 
春秋战国时期,邹国与鲁国发生了争端。邹穆公对孟子说:“在这次与鲁国的争端中,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个,而百姓们都见死不救。要是杀掉这些人吧,人太多,杀不胜杀;可是不杀吧,以后长官有难,他们还会袖手旁观,漠然置之,见死不救。这是杀也不...
关键词:见死不救 春秋战国时期 邹穆公 鲁国 争端 百姓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是更高的要求
《广东安全生产》2023年第1期69-69,共1页李志华马凤顾永强 
近日,在中石化胜利油田某企业的一线班组安全会上,一近位班长提议应将“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改为“四不伤害”。他说:“提出‘三不伤害'固然非常必要,但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第四个‘不伤害’,也就是‘保护他...
关键词:保护他人 违章操作 违章作业 见死不救 一线班组 三不伤害 受伤害 犯错 
谭嗣同的父亲为何对儿子见死不救
《各界》2023年第1期3-3,共1页张枫 
“戊成六君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其中谭嗣同的父亲更是当时的湖北巡抚,官居二品,可谓是一方封疆大更。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谭继眼看着儿子被判死刑,却没有一句求情的话。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
关键词:湖北巡抚 中日甲午战争 朝廷重臣 维新变法 谭嗣同 见死不救 六君子 不可思议 
生命权角度下“见死不救”的法律批判研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年第30期29-31,共3页李思辰 张晓京 
“见死不救”作为目前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尚存在入刑惩罚和道德批判争议。然而,从生命权的角度来看,施救与不救却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折射。生命权不仅是个体享有不受干预且自由处分的权利,还是个体在面临重大威胁时...
关键词:生命权 见死不救 道德 法律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