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檀娅娅 Tan Yaya
机构地区:[1]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研室
出 处:《电影评介》2023年第2期64-67,共4页Movie Review
基 金: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相融合的创新研究”(编号:2018030402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雨果·明斯特伯格、爱因汉姆、爱森斯坦等电影心理学家提出了存在于电影与心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转换。[1]电影符号学时期,克里斯蒂安·麦茨又将精神分析学引入了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在精神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观影心理的相关论述[2];而劳拉·莫尔维则以一篇经典论文《视觉愉悦与叙事电影》在对拉康理论的“误用”基础上深刻地阐述了性别、凝视与观影快感之间的联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