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心理

作品数:61被引量:11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宜庸曲春景袁庆丰莫付欢陈旭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艺术》《编辑之友》《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新闻研究导刊》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风格延续、时间凝视和叙事游离:“慢电影”的人生映射与美学阐释
《电影评介》2024年第21期58-62,共5页刘雨潇 何永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慢”成为与“快”相对立的名词,“慢电影”既是当下社会群体的一种心灵映射、生活态度,也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慢电影”拥有极简的生活美学、独特的叙事体系和真实质感。可以说,“慢电影”是对电影...
关键词:慢电影 观影心理 慢叙事 德勒兹 
影响力和成长性的透视——短视频时代电影受众与传统电影受众观影心理对比分析被引量:5
《当代电影》2023年第4期99-106,共8页童欣 
本文从理性心理、感性心理和人格结构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短视频时代电影受众与传统电影受众的观影心理。从理性心理角度,短视频时代的观影模式偏向于对观众信息加工系统的高效契合,传统时代的观影模式则更侧重于对信息加工系统的多维浸...
关键词:信息加工 情绪 情感 人格结构 
视觉愉悦的心理地形图:再论观影快感的形成机制
《电影评介》2023年第2期64-67,共4页檀娅娅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相融合的创新研究”(编号:201803040205)阶段性成果。
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雨果·明斯特伯格、爱因汉姆、爱森斯坦等电影心理学家提出了存在于电影与心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转换。[1]电影符号学时期,克里斯蒂安·麦茨又将精神分析学引入了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在精神分...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 爱因汉姆 观影心理 视觉愉悦 电影美学 叙事电影 爱森斯坦 精神分析学 
儿童动画片字幕翻译目的达成分析被引量:2
《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4期48-53,共6页廖光蓉 李艺浩 刘廷阳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美国儿童动画片字幕汉译批评”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2110542002。
儿童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其语言对儿童影响也大。儿童动画片字幕翻译的细致入微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着眼于儿童观影心理、认知能力和审美需求,让字幕翻译尽可能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简单易懂、...
关键词:目的论 为儿童而译 观影心理 认知能力 审美需求 
角色·剪辑师·观众——恐怖片剪辑手法研究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2年第4期52-59,共8页郑汉民 
作为高度成熟的电影类型,恐怖片有一套系统的剪辑技巧和规则,本文从结果滞后、反应镜头的使用、主观镜头正/反打、关键信息前置,惊吓剪辑、反类型剪辑,以及剪辑和长镜头镜头语言创作比较等七个方面分析总结恐怖片剪辑规则。无论内容和...
关键词:恐怖片 电影剪辑 剪辑节奏 观影心理 正反打 
基于性别审美的大学生观影心理和消费机制研究
《视听》2021年第12期205-207,共3页孙孟猛 
宜宾市2020年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在校大学生观影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BSKL13);宜宾学院校级课题“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自制剧的性别审美研究”(课题编号2018PY36)成果;。
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进入电影文化生产领域,依靠身体叙事所带来的奇观展示,将性别审美符号化,成为当下电影的吸引力。"小鲜肉""CP""反串"等概念将传统的性别关系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和重构,模糊了同性与异性的界限,给观众带来了异样的银幕体...
关键词:性别审美 大学生 观影心理 身体叙事 消费行为 
新媒体语境下观影模式的变与不变
《大舞台》2021年第4期97-100,共4页郭学军 许海滨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协同科研项目《融媒体时代新闻广播节目网络视频直播的艺术呈现研究》(项目号为S2017JC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电影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观影模式亦呈现出明显转型。观影模式从集中观影分离出了分散观影,观影者的心理从迷醉式浸泡转化为清醒式的互动。但笔者认为无论观影方式如何,新媒体并没有改变观影的前提——对虚拟现实的...
关键词:新媒体 观影模式 观影心理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R)观影的具身化:一种“洞穴隐喻”的延续被引量:18
《江汉学术》2021年第4期123-128,共6页赵轩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再媒介化’背景下VR电影叙事的交互性研究”(16DXWJ02)。
新媒体的时兴消解了观影情境的具身性,走出影院的观众面对更为便捷的屏幕,往往只是“视听其间”而又“置身其外”,“身体”无从介入观影,最终亏负了电影承载的艺术蕴藉。VR带来的“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营造了一个比影院更具封闭...
关键词:虚拟现实 VR电影 具身认知 洞穴隐喻 观影心理 
电影叙事研究:电影悬念的建置策略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21年第14期35-40,共6页韩佳彤 
所谓“悬念”,指的是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的心情。悬念作为故事叙事的一种叙事策略,适用于戏剧叙事,也同样适用于以讲述故事为目的的电影叙事。悬念是维持观影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情节的叙事策略。从信...
关键词:悬念 电影叙事 观影心理 
欧美科幻电影叙事虚实辉映下的多元主体互动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21年第10期105-108,共4页刘新茂 
科幻电影是一种基于科学与现实生活假想的类型影片,与魔幻、灵异题材影片相比,科幻电影采用的元素多具科学、理性。因此,科幻电影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通常会在现实场景中得到呈现与映射。当前欧美科幻电影在叙事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交...
关键词:科幻电影 观影心理 科幻作品 叙事逻辑 多元主体 创作经验 虚拟空间 现实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