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徐 陈恬 张敏 蒙娜 陈晨 

机构地区:[1]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血液内科,四川成都611730

出  处:《陕西医学杂志》2023年第6期723-727,共5页Shaanx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四川省医学会科研课题(2019TG20)。

摘  要: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采集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对其采集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PBHSC的淋巴瘤患者107例,根据淋巴瘤的诊断情况又将患者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79例)和霍奇金淋巴瘤(HL)组(28例)。比较不同淋巴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和采集结果。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采集结果的因素。分析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采集时机。结果:107例淋巴瘤患者共进行359次造血干细胞采集,NHL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HL组(均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是影响淋巴瘤患者PBHSC采集结果的独立因素(均P<0.05)。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逐渐增大,在动员4~7 d达到最大值,接近一个稳定期,之后呈下降趋势。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35、0.324、0.32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预测采集最佳时机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04和0.854,具有一定预测准确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CD34^(+)细胞计数>2×10^(6)/kg为最佳采集时机的计数范围。结论:采集物中CD34^(+)细胞产量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计数的关系密切。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CD34^(+)细胞计数来指导PBHSC采集时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外周血 采集时机 

分 类 号:R733.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