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重构与“华人性”变迁--新加坡华人粤剧表演中的新现象及文化阐释  

Tradi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of"Chinese Character":New phenomena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in Singapore's Chinese Cantonese oper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妍娜[1] Pan Yanna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2023年第3期55-63,共9页Chinese Music

基  金:2018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一般课题《粤剧在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传承现状研究》(课题编号:2018GZY17);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粤剧唱腔流派在粤港澳三地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070)的阶段成果。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独立以来,为建立“一个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政府通过讲华语和重建华人文化等国家政策,将新加坡华人方言族群重建为“新加坡华族”,在这一过程中,粤剧职业演戏不断式微,但业余社团却获得新的发展。新加坡敦煌剧坊是当下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粤剧业余社团,其表演实践中通过音乐形式的改革和形象重建,使粤剧得以超越粤籍地方群体向更大的华人群体甚至非华人族群传播,体现了“国家、华族、原乡”多重认同交织下当代华人“重构传统”的意识,以及多族群环境下华人的文化适应与族群性变迁。

关 键 词:传统 粤剧表演 新加坡 华人性 族群认同 

分 类 号:J643.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