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欣鑫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
出 处:《学语文》2023年第3期81-83,共3页
摘 要: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常规教学中,教者对这首词的解读,普遍落脚在“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表达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如何细腻而真实地解读出词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境界,不能绕过词中两处明显反常的矛盾笔法:“雨具先去”却可“一蓑烟雨”,“途中遇雨”“已而遂晴”但又觉“也无风雨也无晴”。从苏轼的生平遭遇、诗学主张、佛学浸润等方面多维探寻,深入品析两处矛盾的隽永之味,可以领略苏轼奇趣为宗的创作理念,体悟苏轼圆融自适的心胸与境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2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