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先福[1] LIU Xianfu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北京100012
出 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2-4-26)。
摘 要:民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实践中带有较强的功能性,之所以能获得持久传承的动力,就在于认同表达的核心指向。艺术生产与消费两端主体的连接成为文化认同的一次有效表达,双方达成的共识看似受到了生活传统的约束,实则借助民俗艺术的载体完成了文化认同的确证。在民俗艺术的呈现中,所有的表演与工艺品都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成为指涉特定主题和内容的文化符号。凭借最基本的沟通媒介,民俗艺术衍生出形态虽千变万化但内涵却集中统一的表达方式。同时,随着族群边界的流动,民俗艺术所表达的认同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既是民俗艺术总体意义的传递路径,也是活态文化的生存法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10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