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边界

作品数:122被引量:57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巫达关丙胜李积庆周大鸣木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越族群的边疆城市——权力空间与文化维度的双重构造
《新视野》2024年第6期98-108,共11页姚尚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特大城市贫困治理研究”(19BZZ085)。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叙事中,城市构成民族国家治理的权力节点和治理单元。而在华夏文化的边缘地带,边疆城市更具有捍卫族群身份、保护文化边界的功能。随着华夏族群的边界扩张及大一统国家的边界拓展,族群边缘的军事边镇逐步演化为边疆城市...
关键词:城市政治 边疆城市 族群边界 文化边缘 
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格局与机制——以滇西南小景谷地区汉、彝、傣族际交往为中心的讨论
《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何明 罗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族团结与民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6ZDA151)的阶段性成果。
地处西南边疆的小景谷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交往互动中产生了一种基于族际协商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模式。民族文化既有跨越边界的共享与互融,也有边界维持下差异与多元的并存,营造出包容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基于此,各民族在生计、...
关键词:西南边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族群边界 文化协商 
民族和谐视阈下的族群边界与社会融通——以云南边境苗族村寨的“祭门猪”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王昊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方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岛’的人类学调查”(18ZDA60)。
苗族特有的围绕献祭为核心的“祭门猪”仪式,是在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建构出的独特秩序结构与象征观念,并自始至终保持一种较为完整的连续性得以延续。仪式献祭中的“猪”为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对话搭建了桥梁,并从象征意义上强化了族群结...
关键词:苗族 祭门猪 族群边界 社会融通 
族群边界、族界符号与族群认同——海外华人族群边界意识探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4年第2期24-37,共14页刘燕玲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号:19BMZ107)之阶段性成果。
论文参考巴斯的族界理论、拉蒙特的边界分类和维莫的实证研究,通过田野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两个层面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当代海外华人存在怎样的族群边界意识;二是何为其象征边界符号;三是其可能的族界意识体现怎样...
关键词:族界理论 族群边界 族界符号 族群认同 华人族群 
区分与固化:非遗保护视野下族群身份标签化及其相关问题——基于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非遗传承的两个案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40-44,共5页王蕾 
荆州智库项目“长江文化谱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以长江流域荆楚民俗谱系为例”(Jzsk-yk2240)。
在现代性视域下,“祖先的东西”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资源,族性的策略性表达是这一资源博弈下的产物。香格里拉三坝乡围绕非遗传承与族群身份表达展开的一系列实践,呈现了各个实践主体在其中的谋略与行动及其嵌套的逻辑。这些实践...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身份认同 族群边界 标签化 族群协作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多民族村落的文化共享与族群边界的超越——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哈达村为例被引量:3
《开放时代》2023年第5期209-223,M0009,共16页马翀炜 和冬梅 
引入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概念对族群边界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族群理论的深化。拥有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的哈达村是一个生活着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多民族的村落。在公共领域,集体生活空间赋予村民共享不同民族文化的诸多...
关键词: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族群边界 文化共享 哈达村 
亚历山大里亚犹太社区“politeuma”概念与犹太人公民权问题考辨
《外国问题研究》2023年第3期91-104,143-144,共16页张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犹太人与希腊化关系研究”(编号:17CSS014)
“politeuma”(πολíτευμα)表示政府、公民权、政治体制、公民集体等含义,希腊化时期泛指享有居住权的外来移民共同体,是客居者普遍使用的组织形式与族群单位。以既定含义为前提讨论“politeuma”本质,存在因果倒置的风险,应根...
关键词:社区 犹太人 亚历山大里亚 公民权 族群边界 
族群边界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定机制被引量:4
《民族学刊》2023年第5期26-33,120,共9页杜芳 徐泽惠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四川涉藏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SC22C062);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委托项目“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阻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实证调查”(MCA20225184);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2022年项目“新发展理念下四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ZLGTT20220203)阶段性成果。
多民族国家中,族群与族群之间不乏“边界”符号。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较少从族群边界理论的视角来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构建。通过引入族群边界的多级过程理论,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边界,...
关键词:族群边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级过程理论 互动策略 稳定机制 
基于经济互动的回汉族群边界演进及共同性凝结——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路径
《广西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171-179,共9页李洁 曾佳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lzujbkyxs020)。
本文基于族群互动视角,着力探究一个回汉杂居社区族群边界的建构、维系与模糊化历程。族群边界理论着眼于族群认同的情境化,为分析族际互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范式,由田野个案的回汉族际互动可见,文化元素在族际间的流转致使族群边界呈现...
关键词:经济互动 族群边界 共同性 
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刘先福 
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2-4-26)。
民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实践中带有较强的功能性,之所以能获得持久传承的动力,就在于认同表达的核心指向。艺术生产与消费两端主体的连接成为文化认同的一次有效表达,双方达成的共识看似受到了生活传统的约束,实则借助民俗艺...
关键词:民俗艺术 认同 文化表达 族群边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