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翀炜

作品数:86被引量:704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哈尼族文化人类学考察民族文化村寨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旅游学刊》《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陌生中寻找熟悉:边疆少数民族老年人城市旅游的家国体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马翀炜 李丹琦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4年度重点科研项目“边疆少数民族村民城市旅游的人类学考察”(2024ZD051)。
边疆少数民族老年人组团城市游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是城市与乡村互为客源地和互为旅游目的地,乃至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的表征。这些出游者往往共同采用营造作用于视觉、听觉等多种外部感觉的“环境泡泡”的策略以应对出游的陌生感。...
关键词:陌生与熟悉 “环境泡泡” 边疆少数民族 城市旅游 家国体认 
“好在”:云南传统舞蹈类非遗的赋魅现象与传承机制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6期84-92,共9页杨英 马翀炜 
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下,云南省传统舞蹈类非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呈现涌生现象。具有建构社会和谐性本质的“好在”行为与体验,促使云南传统舞蹈类非遗成为跨越地域与文化差异的重要桥梁。在政府政策、非遗传承人及民间组织的多方协力...
关键词:传统舞蹈类非遗 “好在” 涌生 赋魅 现象与机制 
云南河口口岸越南边民的边贸活动
《世界民族》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马翀炜 侯莹 
2022年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越边民互动管理与边境治理创新研究”(22BMZ139)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7ZDA156)的阶段性成果。
河口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河口县城南端,隔南溪河与越南老街市相望。越南边民的边贸活动已经成为河口口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的发生使边贸活动遭受重挫。为了应对席卷全球新冠疫情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保证人...
关键词:边境贸易 河口口岸  越南边民 例外状态 重启日常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倪慧 马翀炜 
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关键词: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幸福何以可能的符号表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家屋图像分析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23年第6期46-54,共9页马翀炜 王琳 
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哈尼族家屋文化变迁的图像表达与社会交往研究——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阶段性成果(2022Y068)。
哈尼族蘑菇房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空间,蘑菇房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社会生活变迁导致的家屋变化不仅体现在建筑材质、结构布局、空间大小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表达社会关系以及呈现文化意义的各...
关键词:幸福 符号表征 图像 家屋 乡村振兴 
结构化社会时间的节日再生产——昆明各民族务工群体的左脚舞实践被引量: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马翀炜 杨英 
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
社会时间结构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影响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规定着秩序也在调整着秩序而使社会时间得以结构化,节日便是结构时间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昆明市出现了务工群体从...
关键词:社会时间 务工群体 “三交” 左脚舞 节日再生产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多民族村落的文化共享与族群边界的超越——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哈达村为例被引量:4
《开放时代》2023年第5期209-223,M0009,共16页马翀炜 和冬梅 
引入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概念对族群边界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族群理论的深化。拥有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的哈达村是一个生活着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多民族的村落。在公共领域,集体生活空间赋予村民共享不同民族文化的诸多...
关键词: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族群边界 文化共享 哈达村 
涓滴效应及其社会文化影响——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为例被引量:2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马翀炜 张宝元 
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云南)(CRSS)。
哈尼族箐口村的发展表明,先富地区的发展惠及贫困地区的“涓滴效应”的直接表现是贫困地区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量投入及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涓滴效应得以在乡村实现的重要路径。涓滴的深层效应表现为土地制度的...
关键词:涓滴效应 土地制度 雇工货币化 箐口村 乡村振兴 
坐看云起时:“云上”开秧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图像化路径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43-51,共9页马翀炜 夏禾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哈尼族民俗文化在哈尼梯田传承保护中的价值及创新性转化研究”(编号:YB2019046)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中进行的有别于遗产吟诵及现实操作的“云上”开秋门实景展演,是通过网络平台、运用图像化的手段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直播 开秧门 图像 
生成好在的地方:左脚舞的城市化及其城乡影响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45-155,共11页马翀炜 杨英 
少数民族广场舞因其主体为少数民族农民工而具有许多与主体为市民的城市广场舞不同的特点。城市化的左脚舞运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乐器及服饰等文化符号在城市中构造了与传统乡村文化紧密联系的具有丰富文化意义的地方并超越了...
关键词:好在的地方 广场舞 左脚舞 城市与乡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