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对“屠式”多余人形象的引纳与创化研究  

Research on Xiao Hong's Int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Image of"Tu Style"Unnecessary M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杨 Chen Yang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2期88-90,100,共4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一种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往往有理想却耽于行动、脱离实际,最终走入自我的狭窄空间。而国土接壤使中国作家,尤其是东北作家群具有接受以俄国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新思想的地理优势。文章研究萧红对“屠式”多余人形象的引纳与创化。俄国文学对我国著名作家萧红的审美取向、创作思维、语言特色、形象选用等影响颇深。尤其是屠格涅夫式的多余人形象,为萧红提供了异族文化的新鲜血液,极大地影响了萧红的心境和创作。尽管将多余人的文学形象与现实的萧红联系起来有些比附之意,但萧红本人的生命体验就具有显著的多余人特质,呈现出新时代的“多余感”。同时,萧红的创作风格受到屠格涅夫文学风格的濡染,她在引纳的过程中将这份彷徨的“多余感”融入作品中,创造、化用出符合本土要义的新活力。这从萧红的个人经历、受俄国文学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可见一斑。“多余感”对萧红来说利弊交加,这种心绪既加剧了萧红消极的人生观与身心的疲惫破碎,又促进了她文学上的“不平则鸣”,在写作上展现出超人的光彩。但是在萧红笔耕不辍的一生中,她并未如多余人一样进退维谷、一事无成,而是凭借写作进行了倔强的抗争,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尽管继轨于俄国文学,但萧红在写作上的不懈努力使她早已超越“多余人”这一形象,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 键 词:萧红 多余人 《马伯乐》 屠格涅夫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