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人

作品数:579被引量:41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桑淑钧刘占惠胡云波田松年张翠萍更多>>
相关机构:绥化学院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选择:自由或多余——《叶甫盖尼·奥涅金》解读
《中国民族博览》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黄香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师范类专业育人价值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220240)的阶段性成果。
选择不同,你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面对生活的逆流,有人作出了积极的选择,成为了自由的人,而有人放弃了选择,得过且过,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多余之人。本文以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为切入点,解读“多余人”的特征,试图通过中俄文学中的“多余...
关键词:选择 多余人 自由人 奥涅金 
两种“拒绝”与“多余人”断想
《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149-154,共6页蒋承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欧洲文学与科学关系研究”(项目号:23&ZD303)的研究成果。
普希金是俄罗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一首小诗颇受读者喜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断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欺骗 忧郁 青年人 
永困“自我”囚牢——长野一郎的苦涩体验
《亚洲学术论坛》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向艳 
被誉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在其作品中对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进行了细致且深刻地描写,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明治知识分子形象。在《行人》中,漱石塑造勒固执自我,寻求绝对爱情无果的长野一郎。本文立足于作品,在考察...
关键词:长野一郎 两性困局 多余人 自我追求 
再读“爱情三部曲”:安那其主义的中国书写
《戏剧之家》2023年第26期193-195,共3页张雪花 
青年巴金信仰安那其主义,并努力在生活和创作中践行安那其主义。以“爱情三部曲”为代表的社会革命小说,塑造了中国安那其主义者的形象,记录了中国青年如何按照无政府主义理想建立社会团体、实践理想的故事。“爱情三部曲”凸显了一个...
关键词:爱情三部曲 安那其主义 多余人 
萧红对“屠式”多余人形象的引纳与创化研究
《艺术科技》2023年第12期88-90,100,共4页陈杨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一种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往往有理想却耽于行动、脱离实际,最终走入自我的狭窄空间。而国土接壤使中国作家,尤其是东北作家群具有接受以俄国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新思想的地理优势。文章研究萧红对“...
关键词:萧红 多余人 《马伯乐》 屠格涅夫 
百年求索:伊朗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精英形象研究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34-40,65,共8页姜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世纪东方区域文学年谱整理与研究(2000—2020)”(17ZDA280)
知识分子形象是伊朗现代小说中的典型形象之一。伊朗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之初常以救世主、人民的代言人及历史先行者三种精英形象出场,但在现实的考验中这一群体又不断经受着自我瓦解,伪知识分子和“多余人”的形象则展现了他们在巴列...
关键词:伊朗 现代小说 知识分子 精英形象 “多余人” 
徜徉于《河湾》的“多余人”——试论张炜长篇小说《河湾》中的“多余人”形象
《山东文学》2023年第5期155-160,共6页范家祺 
作为张炜沉潜五年后的全新力作,《河湾》在内容方面既继承了作者原有创作中富有个人色彩的成分,又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全新思索。在书中,张炜仍然讲述着“半岛”这片交织着他的爱与恨的土地,仍然在历史与当下的二重书写中展现广阔深...
关键词:《河湾》 第一人称叙事 张炜 个人色彩 爱与恨 精神危机 沉潜 长篇小说 
论屠格涅夫“少女系列”创作中的爱情悲剧成因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7期104-106,共3页王国英 
屠格涅夫作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之一,其作品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少女系列”作为屠格涅夫的代表性作品,作家本着现实主义“写真实”的原则,书写了一个个爱情悲剧。本文从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入手,探究作家童年生活产生的创伤...
关键词:屠格涅夫 “少女系列” 爱情悲剧 创伤情境 “多余人”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高觉新为例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王妍 
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高觉新作为中俄两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代表,两者生活的时代具有相似性。从人物与时代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两个人物之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奥涅金是生活在19世纪初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高觉新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 高觉新 中俄文学 无力反抗 地主家庭 贵族知识分子 19世纪初 相似性 
中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分析——以鲁迅《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为例
《雨露风》2022年第1期36-38,共3页武娟娟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而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多余人”文学形象。文中,结合鲁迅《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对中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文学 “多余人”形象 孤独者 魏连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