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目漱石自我夏目漱石小说隐喻多余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滁州学院学报》《国外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虚实时空的反衬化效应——夏目漱石文学中近代“多余人”的梦境叙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陈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夏目漱石文学叙事形态的现代转型研究”(16BWW027);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梦境叙事艺术研究”(2012SQRW015ZD)。
夏目漱石在小说《三四郎》《从此以后》中通过梦境叙事表现近代“多余人”沉浸于非现实精神世界的状态,梦境的“自我”可谓是其心理现实的映照。梦境叙事中通过心理时空的构筑,展现人物对于绝对境界的向往。两部小说通过梦与现实的交错...
关键词:梦境叙事 “多余人” 夏目漱石 虚实时空 反衬化效应 
夏目漱石后期文学“神经衰弱”的身心表象与时代隐喻
《滁州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陈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夏目漱石文学叙事形态的现代转型研究”(16BWW027)。
漱石后期文学在表现神经衰弱症方面较前期作品更具现代风格,细腻地勾勒出人物对声音、气味、色彩等外界刺激异常敏感,表现出失眠多梦、体能衰弱等身体表象。文中还以微妙的方式显示该类病患者存在多疑妄想、抑郁孤僻、意志消沉等诸种精...
关键词:神经衰弱 身心表象 时代隐喻 帝国主义经济 夏目漱石 
论志贺直哉人道主义中的平等意识
《长春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48-52,共5页陈雪 王琴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2SQRW015ZD)。
志贺直哉被誉为日本的"小说之神",其人道主义的内涵呈现多元态势。不同于白桦派其他作家,其文学主题除"弱者"外,还包含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他的人道主义超越"博爱"层面,其中既涉及针砭特权制度、批判平等失衡的社会现状,又包含对个...
关键词:志贺直哉 白桦派 人道主义 平等意识 
超现实性艺术与时代隐喻——论夏目漱石《梦十夜》的梦境叙事被引量:1
《外国文学》2015年第4期57-64,158,共8页陈雪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梦境叙事艺术研究"(2012SQRW015ZD);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夏目漱石小说叙事研究"
夏目漱石的小说《梦十夜》内容晦涩费解,情节扑朔迷离。该文本利用梦无序的非理性原理组合情节要素,在时空与情节逻辑层面上形成超现实性叙事艺术。同时该作品显出梦境的视觉化叙事倾向,这正缘于梦的视觉性思维特质。梦本身包含隐喻思...
关键词:夏目漱石 《梦十夜》 梦境叙事 超现实性 时代隐喻 
夏目漱石“则天去私”理念及其时代性阐释——以小说《明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60-66,共7页陈雪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2SQRW015ZD);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33190238)
夏目漱石"则天去私"的理念包含艺术方法论及人生观的双重含义,且较为集中地蕴含于小说《明暗》中。该小说通过"则天去私"与"自我"的对立体系,呈现作者对待新旧文化的立场差异。利用人物不同气质的对比效应,彰显作者对立足现实而又超脱...
关键词:夏目漱石 《明暗》 则天去私 明治精神 自我 
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论夏目漱石笔下代助的时代性特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7-61,共5页陈雪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2SQRW015ZD);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33190238)
夏目漱石笔下的代助是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漱石运用梦叙事的手法,暗喻的修辞以及对"无意识"身体感觉的描述表现了代助的精神内涵。代助回避现实,其"自我"难以在现实中确立,带有浓厚的非现实性特质。游离于新旧文化之间的代助产...
关键词:夏目漱石 多余人 明治文学 “妥协性” “自我” 
日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语境因素的导入
《考试周刊》2013年第45期87-88,共2页陈雪 
传统日语词汇教学通常停留于对字面之意的解释,往往忽略对词汇文化语境内涵的阐释。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阶段的日语词汇教学都应重视文化语境因素的导入。作为教学策略,可通过中日文化语境的对比、文化语境的直接感受、文化语境下的对话...
关键词:日语词汇 文化语境 教学策略 
“写生文”观与“非人情美学”——析夏目漱石小说《草枕》的图像性叙事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13年第2期152-158,共7页陈雪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2SQRW015ZD);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编号:331902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草枕》中图像性叙事与漱石的"写生文"观紧密相连,与"非人情美学"的意境相互交融,这在主人公那美的形象塑造方面都有所体现。
关键词:夏目漱石 《草枕》 写生文 非人情美学 图像性叙事 
文化“边缘人”视角与新女性的“神秘”气质——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第1期155-159,共5页陈雪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编号:2012SQRW015ZD);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编号:33190238)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边缘人”身份视角的运用对该视角下观察的人物形象产生影响。本文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探讨该视角与人物“神秘”气质的关系。三四郎徘徊于近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文化“边缘人”的身份。通过这一身份视角的运用...
关键词:夏目漱石 《三四郎》 文化“边缘人” 新女性 神秘 
他者境遇中的自我追寻:论森鸥外《雁》中阿玉的时代性宿命被引量:2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期233-236,共4页陈雪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森鸥外的小说《雁》进行阐释,探讨该作品中阿玉的时代性宿命内涵。该小说描述了日本近代的他者境遇中,贫民女子阿玉由屈从到自我意识觉醒,由追寻自我到再次失去自我的命运轨迹。她是处于苦命中挣扎的女性群像...
关键词:森鸥外《雁》 他者 自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