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十夜》

作品数:62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鹏飞彭芃贾会晓李敏英国蕊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短篇小说(原创版)》《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文教资料》《电影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翻译美学的日本文学翻译研究——以《梦十夜》第九夜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杨子涵 
本研究以《梦十夜》第九夜为对象,从翻译美学理论出发,以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指出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按照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对文章进行分析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段、意境等层面分析翻译美学在译文中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翻...
关键词:翻译美学 《梦十夜》 夏目漱石 日本文学 
走向消亡的警示——卡夫卡《一场斗争的描述》与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四夜文学比较
《海外文摘》2023年第23期0004-0006,共3页董丽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多以荒诞的手法反映现实,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代表作为《变形记》《审判》等。卡夫卡于1903至1904年开始创作《一场斗争的描述》第一稿。该小说情节破碎不连贯...
《梦十夜》中的中国元素运用
《今古文创》2023年第35期14-16,共3页王诗迪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地位最为家喻户晓的大文豪,有“国民大作家”之称。他的作品写作风格鲜明,同时浸润着东西方文化内涵,而其中汉文化对其的影响更为深厚。《梦十夜》在其众多作品中风格极为特殊,讲述了“我”的十个梦境,全篇...
关键词:夏目漱石 《梦十夜》 中国 
从《梦十夜》第四夜看夏目漱石的基督教情结
《海外文摘》2022年第23期7-9,共3页张晴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深受汉学与西学的双重影响,其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儒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漱石留学英国两年,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理念。本文将以《梦十夜》第四...
《梦十夜》第三夜三日译本批评与赏析
《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101-103,134,共4页吕铎 
日本夏目漱石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深远,其早期短篇小说《梦十夜》,标志着其作品开始由初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战后日本学界掀起了对于《梦十夜》的研究热潮,随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梦十夜》的相关研究。其中,第三夜以...
关键词:夏目漱石 《梦十夜》 文学翻译 批评赏析 
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七夜中的焦虑意识
《文学教育》2022年第7期63-65,共3页彭婷 
《梦十夜》由十个相互独立且隐喻遍布的梦境构成,小说展现了作者夏目漱石对于爱情抉择、人生命运和历史现实等诸多问题的忧虑与思考。其中第七夜主要讲述了“我”被置于一艘不知所向的大船上,在彷徨不安中寻求解脱,选择跳海自杀却又追...
关键词:夏目漱石 《梦十夜》 焦虑意识 文化忧虑 生命体验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黄昏意象浅析——以《梦十夜》和《竹林中》为例
《文学少年》2021年第27期0030-0030,共1页刘芳含 
黄昏意象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频繁被使用,也出先在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夏目漱石的《梦十夜》和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都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将以这两部作品为分析对象,从黄昏意象的表现方式以及黄昏意象...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本文学 梦十夜 竹林中 
不安,恐惧,绝望——小说《梦十夜》第七夜的电影改编
《美化生活》2021年第5期37-39,共3页卿瑱颖 
从绘制空间性角度解读《梦十夜》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2期9-11,共3页苏敏 张蕾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6BWW003)。
“绘制”一词是比喻意义上的,指对空间性元素的建构。空间性的绘制既包括作者层面的空间叙事,也包括读者层面的空间批评。本文从作者层面的空间叙事角度出发,认为《梦十夜》运用一定的技巧呈现出表达上的空间性,通过对梦境空间和“空间...
关键词:并置 梦境空间 空间中的空间 空间性 
夏目漱石文学的原点《梦十夜》再考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27-138,共12页胡兴荣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成为朝日新闻社专属作家不久创作的一个小品集。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这是一部具有"原点"意义的作品。以这一作品为节点,其作品呈现不同的特色:在《梦十夜》之前,其作品主题朦胧多义;在此之后,作品形式多样,主题清...
关键词:夏目漱石 《梦十夜》 文学原点 西洋化 生存 伦理道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