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瑞青 吴菲菲 张昆龙 刘慧 李淑娇 王亚云 杨雁灵 王璐[1] WANG Ruiqing;WU Feifei;ZHANG Kunlong;LIU Hui;LI Shujiao;WANG Yayun;YANG Yanling;WANG Lu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延安716000 [2]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神经系统线粒体可塑性疾病研究单元,西安710032 [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西安710032
出 处:《神经解剖学杂志》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041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2JQ-820)。
摘 要:小脑共济失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临床治疗措施有限。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研究,通常采用啮齿动物作为研究模型,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也在模型动物中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对小脑共济失调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相关机制。传统动物行为学检测,如旷场实验、平衡木实验和转棒实验等,已用于啮齿动物研究多年,但在检测小脑共济失调行为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亟需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小脑共济失调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小脑共济失调行为学检测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动物疾病模型、行为学实验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