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与左心室纵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柳毅[1] 高绚照[1] 常文广[1] 

机构地区:[1]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新乡453000

出  处:《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年第6期1070-1072,共3页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纵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15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以IMT检测厚度分为正常组(IMT<1.0 mm)、IMT增厚组(IMT在1.0~1.2 mm)与斑块形成组(IMT≥1.2 mm),分别为63例、50例、37例;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心室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a)左心室参数值,Logistic回归分析IMT厚度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心动图参数与IMT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年龄与病程大于IMT厚度正常组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LAD高于IMT增厚组与厚度正常组,E/A、LVEF、FS、Sa低于IMT增厚组与厚度正常组,且IMT增厚组参数值差于IMT厚度正常组(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LAD、E/A、LVEF、FS、Sa值为影响IMT厚度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增厚、斑块形成与LAD值呈正相关(P<0.05),与E/A、LVEF、FS、Sa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左心室纵向功能变化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内中膜厚度 左心室纵向功能 相关性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