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春秋》“借事明义”的根基与限度  

The Foundation and Limitation of Pi Xirui’s“Jie Shi Ming Yi”i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禹彤 Liu Yuto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山东省济宁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项目“《孔门理财学》的当代价值”(20JSGXCIG12)。

摘  要:《春秋》有事与义两端,汉代公羊家认为《春秋》讬王于鲁,可谓讬义于事,而郑玄提出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应当是“因事见义”。讬是假借义,因是根据义,二者一虚一实,形似而实异。皮锡瑞发扬汉代公羊学的假讬义,借助宋儒分离事与义的解释框架,同时综合常州公羊学和晚清公羊学,提出折衷性质的“借事明义”,一则整合公羊学内部的非常异义,二则取代渐生歧义的“王鲁说”。在皮锡瑞之后,“借事明义”几乎成为公羊学的入门法则,但我们也有必要反思“借事明义”的解释限度,重估晚清创造的春秋学传统。

关 键 词:皮锡瑞 《春秋》 借事明义 王鲁 郑玄 

分 类 号:B2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