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祥俊[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3期202-202,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从内圣外王的视域看,先秦儒家包含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类型,即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内圣外王。汉代儒家把主体的自我创造局限于纲常名教之内,对于主观的自我认同的道德修养也持戒备态度。宋明新儒家在理想人格上呈现出由主体的自我创造向主观的自我认同转变的趋势,并进一步强化内在德性及其超越依据。

关 键 词:内圣外王 理想人格 两种类型 道德修养 自我创造 纲常名教 自我认同 内在德性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