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分配与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lodging resistance of whea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yield form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凡[1] 周其军[1] 薛鑫[1] 韩勇[1] 宋志均[1] 牛昱红 贠超[1] 杨春玲[1] Zhang Fan

机构地区:[1]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1期60-67,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3);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编号:212102110293);安阳市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编号:2022C01NY025)。

摘  要: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研究对象,设150kg/hm^(2)(D1)、225kg/hm^(2)(D2)、300kg/hm^(2)(D3)、375kg/hm^(2)(D4)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变化、植株形态、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构成及茎秆机械强度、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成穗率、SPAD值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为300kg/hm^(2)时达到最大;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容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在种植密度300kg/hm^(2)时达到最大,安麦1350在种植密度为225kg/hm^(2)时达到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对籽粒贡献率均呈降低趋势;花后干物质累积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或逐渐降低趋势(安麦1350),分别在种植密度为225、150kg/hm^(2)时达到最大;小麦茎秆强度、抗倒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量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茎秆强度、抗倒指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随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均表现出干物质累积量降低、茎秆抗倒性能降低、产量下降的特点。因此,本试验中的2个小麦品种在该区域种植时,播种密度为150kg/hm^(2)较适宜。

关 键 词:种植密度 小麦 干物质累积分配 抗倒性能 产量 

分 类 号:S512.104[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