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远 YAO Yua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许昌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86-90,共5页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摘 要:康德对传统的人性观念和宗教信仰进行了改造,他把自由容纳进了人性观念之中,从而使得人性具有了现实的道德意义。康德区分了自然的人性和本质的人性,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了善的禀赋的重建。为了实现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从而使人类在道德上受到善的原则统治,康德认为人类要从伦理的自然状态中转变出来,建立起伦理共同体。宗教的启示部分应从属于理性部分,信仰应该以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善为目的,规章性的法则只能作为手段来激励人们选择善的生活方式。康德由此实现了人性观念的改造和宗教目的的转向,但康德所讨论的人性中的善恶共居和伦理共同体依然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纯概念设定和道德假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