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邦特瓷与18世纪中国瓷文化的亚欧循环之旅  被引量:1

Amsterdam Bont Porcelain and the 18th Century Eurasian Circulation and Hybridity of Chinese Porcelain Cul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施晔[1] Freerk Heule Shi Ye;Freerk Heule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33 [2]荷兰莱顿大学

出  处:《美术研究》2023年第3期29-32,41-44,共8页Art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与19世纪英国汉学研究[22BWW016];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文化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2021BWY008]。

摘  要:文化循环及文化杂交(Cultural Hybridity)是本世纪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其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也日益引发关注。阿姆斯特丹邦特瓷流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是亚欧器物文化和实用艺术对流、互鉴、融合的典型案例。在中国瓷器上以日本伊万里风格描绘基督受难、家族纹章、希腊神话、西人生活的荷兰瓷画家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已是亚欧陶瓷文化循环链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绘制的阿姆斯特丹邦特瓷至今尚存,分布于欧洲公私藏家之手,成为研究亚欧各地陶瓷文化互鉴互用、循环杂交的最生动和具象的物证。

关 键 词:阿姆斯特丹邦特瓷 瓷文化 中国风 亚欧循环 文化杂交 

分 类 号:J537[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