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晔

作品数:57被引量:11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传镜像汉学家系列小说《留东外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宗教学研究》《文学遗产》《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印度公司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国想象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3期118-134,共17页施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西译史及文献数据化整理(1714-1911)”(编号:23&ZD29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与19世纪英国汉学研究”(编号:22BWW016);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文化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2021BWY008);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直以来,学界鲜有人关注东印度公司与浪漫主义文学中国书写间的关系。事实上,该公司在华的贸易和外交活动对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产生了多重影响。一方面,公司包括探险、贸易和知识习得的旅行笔记及进口至英国的各类物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
关键词:东印度公司 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想象 对蹠地 
阿姆斯特丹邦特瓷与18世纪中国瓷文化的亚欧循环之旅被引量:1
《美术研究》2023年第3期29-32,41-44,共8页施晔 Freerk Heule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与19世纪英国汉学研究[22BWW016];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文化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2021BWY008]。
文化循环及文化杂交(Cultural Hybridity)是本世纪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其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也日益引发关注。阿姆斯特丹邦特瓷流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是亚欧器物文化和实用艺术对流、互鉴、融合的典型案例。在中国瓷器上以日本...
关键词:阿姆斯特丹邦特瓷 瓷文化 中国风 亚欧循环 文化杂交 
发现中国:启蒙时期欧洲戏剧的新视野被引量:3
《中国比较文学》2022年第4期73-88,共16页施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项目编号:21&ZD278)的阶段性成果。
自1667年首部展现明清鼎革史的悲剧《崇祯或大明王朝的崩塌》问世以降,欧洲启蒙戏剧家对中国题材的兴趣愈益浓厚。与日俱增的中国信息推波助澜,催生出“鞑靼征服中国”“中国孤儿”“中国公主”等影响深广、传承至今的戏剧母题,“戏剧...
关键词:欧洲戏剧 中国母题 启蒙时期 新视野 
从新见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品看马儒翰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
《国际汉学》2022年第4期70-78,200,共10页施晔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与19世纪英国汉学研究(批准号:22BW016)”;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项目(20200831006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发现的汉学家马儒翰旧藏民俗画及道家符箓为基础,阐述马氏从图像资料入手分类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方法,剖析他在这一领域的开创之功及其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进而综述马氏之后西方汉学界的相关研究,展现19世纪末20...
关键词:欧美汉学 马儒翰 中国民间信仰 民俗画 符箓 
新见马戛尔尼使团档案及相关问题考析被引量:1
《清史研究》2022年第5期136-144,共9页施晔 
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研究”(17BZW133、202008310063)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在中英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已为很多学者关注及研究,对于使团呈献给乾隆帝的英王乔治三世国书中译本也多有讨论。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无法解答,如引发乾隆帝极大不满的使团自译中文礼品清单现存何处?又如英王乔治...
关键词:马戛尔尼使团 乔治三世 乾隆帝 档案 英王 乾隆皇帝 英国国家档案馆 国书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17—18世纪的英国华茶想象
《都市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359-371,共13页周建琼 施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研究”(17BZW133)的阶段性成果
17—18世纪,在重商主义经济和殖民扩张的影响下,华茶作为商品进入英国的消费市场,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学文化符号进入英国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被想象成“灵丹妙药”或“毒药”的华茶,并非只是对中英政治经济关系的反映,通...
关键词:英国文学 华茶想象 重商主义 殖民扩张 互文 
由技艺而道艺:17至20世纪西方视觉艺术的中国影响研究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65-74,共10页施晔 
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发端于器物层面的技艺,并于18世纪在欧洲形成了实用装饰艺术领域的“中国风”。20世纪以降,以气韵生动、超以象外、迁想妙得、诗书画共通为核心的中国道艺被吸收化用至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不仅助力艺术家在创...
关键词:技艺 道艺 西方视觉艺术 中国影响 
冯德尔历史剧《崇祯》:17世纪欧洲天主教视野下的明清鼎革
《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22年第5期72-83,共12页施晔 李亦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17BZW133);上海市哲社项目“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文化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2021BWY008)的阶段性成果。
《崇祯》是17世纪荷兰伟大诗人及剧作家冯德尔唯一取材于中国的戏剧,因真实且及时地反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破家亡国悲剧而被称为欧洲第一部"中国风"文学作品。但由于资料匮乏、语言壁垒等原因,国内学界迄今鲜有学者关注到此人、此剧。...
关键词:冯德尔 崇祯 明清鼎革 天主教 
冯德尔历史剧《崇祯》:17世纪欧洲天主教视野下的明清鼎革被引量: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0-70,共11页施晔 李亦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17BZW133);上海市哲社项目“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文化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2021BWY008)的阶段性成果。
《崇祯》是17世纪荷兰伟大诗人及剧作家冯德尔唯一取材于中国的戏剧,因真实且及时地反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破家亡国悲剧而被称为欧洲第一部“中国风”文学作品。但由于资料匮乏、语言壁垒等原因,国内学界迄今鲜有学者关注到此人、此剧...
关键词:冯德尔 崇祯 明清鼎革 天主教 
18世纪中西小说瘟疫叙事比较研究——以《红楼梦》和《瘟疫年纪事》为中心被引量:2
《红楼梦学刊》2021年第5期154-174,共21页施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研究”(项目编号:17BZW133)阶段性成果。
瘟疫是人类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千百年来它被叙述和描绘、被诅咒和臆想,逐步形成了与个体生命、宗教信仰及社会政治密切关联的文本群。18世纪中西小说的瘟疫叙事因文化机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差异,《红楼梦》和《瘟疫年纪事》是该世纪...
关键词:中西小说 瘟疫叙事 宗教面向 死亡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