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哲学

作品数:192被引量:23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段德智何丹靳凤林张永超高洋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68-175,共8页赵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Smbjrc202301)。
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死亡叙事反复出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阈。就叙事情节而言,昆氏的死亡叙事包括以死亡证明爱情、用死亡表达抗争、活人对待死人的态度等类型。与此同时,死亡叙事折射出了昆氏的死亡哲学观,其中主要包括死亡...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 死亡叙事 叙事类型 死亡哲学 文本建构 
浅析伊壁鸠鲁与庄子的死亡哲学异同比较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10期0098-0100,共3页彭嘉敏 
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死亡所带来的迷茫和恐惧,总是会让人们对死后的世界以及死亡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提出了自己对于死亡的理解,他认为死亡的意义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生存与死亡只是原子的聚散;...
哲学家为什么不惧怕死亡
《财新周刊》2024年第32期88-88,共1页刘畅 
202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课,朱锐坦白了自己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他平静地对学生们说:“如果哪天我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开心、为我骄傲。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生命最后的日子,他还在口述他的死亡哲学。口述完...
关键词:死亡哲学 第一次课 朱锐 口述 哲学家 惧怕 营养液 
梁潮诗作《死亡哲学》·源清书法
《艺术品鉴》2024年第8期176-176,共1页
爱与死亡的勇气之旅——论顾鹰童话《狗先生》的死亡哲学
《东吴学术》2023年第5期71-79,共9页琚若冰 
死亡书写一直以来都是儿童文学创作中较为敏感的话题。随着当代儿童自杀率的提高,如何让儿童文学蕴含生命教育和死亡哲学的双重内涵,成为儿童文学作者思索的问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顾鹰的童话用爱作为死亡书写的底色,呈现出一个又一个...
关键词:顾鹰童话 生命教育 《狗先生》 
生死之辩——从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看《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
《今古文创》2023年第26期28-30,共3页郑欣然 
荒诞剧《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是汤姆·斯托帕德的成名作,该剧以《哈姆雷特》中的小人物罗森和吉尔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追寻生存奥义,直至注定的死亡终于降临的故事。剧中罗森和吉尔数次就死亡与生存的问题展开对话,哈姆雷特之死...
关键词:海德格尔 《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 斯托帕德 死亡哲学 
专访王一方:中国人的死亡教育,应该如何做?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27期58-63,共6页吴淑斌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死”是一个敏感地带,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这既是一种忌讳,也是一种自信:医学如此发达,“死”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王一方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长期讲授死亡哲学。在他看来,这种对死亡的避讳正是死亡教育...
关键词:北京大学医学部 王一方 死亡哲学 人的死亡 文化语境 普通人 降落伞 社群 
《入殓师》与日本死亡哲学的艺术表达
《艺术教育》2022年第10期131-134,共4页王怡 
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在电影《入殓师》的创作中致力挖掘并传达日本文化精神理念之美,这种美尤其体现在死亡哲学的艺术表达层面。与以往论述多集中在美学赏析层面不同,文章从剧本层面梳理主人公面对入殓师职位心态的转变,并借这一心路历...
关键词:日本电影 《入殓师》 死亡哲学 丧葬仪式 影像语言 人文关怀 
梦的解析--论阿来《云中记》梦境书写的意义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8期136-138,共3页徐晓娅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对梦的描述虽然不多,但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最后一代祭师阿巴的哲学观念、深化作品内涵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表示“解梦”是检验梦的显意与隐意之间的关系,梦的运作与解析涉...
关键词:《云中记》 《梦的解析》 万物有灵 死亡哲学 一切皆空 
劳伦斯的死亡哲学观——兼论劳伦斯《菊花的幽香》中和谐两性关系的建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129-131,共3页林墨丞 
2020年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英语专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FWX20010)。
《菊花的幽香》是劳伦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合了劳伦斯的创作特色,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他在书中将人定义为两个自我,分别为“社会自我”“身躯自我”,并在书中赋予“死亡”内涵,对死亡意识进行关注,展示着死亡背后的自我觉醒。《菊...
关键词:死亡哲学 《菊花的幽香》 两性关系 劳伦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