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晶晶 朱本藩[2] 李俊[1] 李珊珊[3] 朱四欢 肖顺东 杨志来 许二赫[5]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3]安徽中医药大学 [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5]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14期3529-353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e07020025);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gxgwfx2021028);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KJ2021A0568);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项目(2021yfylc06);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AHWJ2022b015)。
摘 要:目的探讨通过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穴位,观察对亚急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小鼠机械痛阈的变化,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照30 mg/kg剂量腹腔注射MPTP的方法建立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5 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头部运动区穴位电针刺激,疏密波,2/15 Hz频率刺激20 min,连续5 d。采用爬杆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采用电子测痛仪检测小鼠的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爬杆总时间均明显延长、旷场试验总路程明显缩短、平均速度明显减慢、黑质内TH表达、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P<0.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爬杆总时间均明显缩短、旷场试验总路程明显延长、平均速度明显提高、黑质内TH表达、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穴位可提高亚急性MPTP模型小鼠的机械痛阈,并与电针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关 键 词:帕金森病 MPTP 电针 机械痛阈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 类 号:R74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