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67标记指数在滤泡性甲状腺肿瘤中的预后作用:一家三级医院甲状腺中心20年经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Hellgren LS Stenman A Paulsson JO 方三高(译) 魏建国(校)[3] 

机构地区:[1]不详 [2]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科,杭州310051 [3]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绍兴312000

出  处:《诊断病理学杂志》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摘  要:甲状腺滤泡性癌(FTC)和滤泡性腺瘤(FTA)需组织病理仔细鉴别,前者的预后主要基于肿瘤大小和侵袭范围,而高危病例缺乏精确的免疫组化标记物。作者试图用Ki-67来区分FTC和FTA并识别预后不良的FTC,为此收集了所在单位1999年以来818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其中包括516例FTA、252例FTC、50例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FT-UMP)。研究仅包括真性无功能的滤泡性肿瘤,而毒性腺瘤、玻璃样梁状肿瘤、低分化成分和/或乳头状甲状腺癌与髓样癌共存,以及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DT-UMPs)均被排除在外。结果显示,嗜酸细胞肿瘤或“Hürthle细胞”滤泡性甲状腺肿瘤共75例。FTC通常体积大于FTA(41 mm vs.31 mm,P<0.001),FTC患者平均年龄比FTA的大(55岁vs.50岁,P<0.001),而FTC和FTUMP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分析了患者手术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Ki-67增殖指数、有无甲状腺外播散(ETE)、包膜侵犯、血管侵犯、嗜酸细胞分化及pTNM分期各个参数后,发现手术年龄、Ki-67增殖指数和ETE的存在是转移/复发性疾病(无病生存)独立预测因子,而Ki-67增殖指数和手术时年龄是预测患者死于疾病的独立因素。血管浸润被定义为血管内瘤栓外层与纤维蛋白相连或轮廓超出肿瘤包膜,若判定困难,可水平切片、van Gieson染色和/或行内皮免疫组化标记。

关 键 词:滤泡性 增殖指数 甲状腺肿瘤 肿瘤包膜 三级医院 标记指数 高危病例 无病生存 

分 类 号:R736.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