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成晴 LI Chengqi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 处:《文献》2023年第4期128-157,共30页The Document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宋刻本所见唐人的别集编撰思想与实践研究”(19YJC751013)阶段性成果;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十三期邀访学者项目的资助。
摘 要:从体制、义例角度切入,可发现元白诗在从唐写到宋刻的流变过程中,许多卷轴古本中的题下注羼入到诗题之中。宋刊《元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将这种变貌加以固化,并在后世渐渐形成了阴差阳错的制题“传统”。通过元稹、白居易诗集内部文本体制和义例之比类归纳,辅以唐集文本通例之互证,可发现元白诗题目结穴之文本体制有“酬……见寄”“厶厶韵”“厶厶首”及歌引等例;元白诗题下之题注有“时”字作为题注追述的文本标识、名讳字例皆入题注、题下注来诗之梗概、诗作体制诠解入题下注等例;元白诗人物名物类诗题,有人物诠释、名物地名诠释皆入题下注等例。凡此之类,皆可参酌唐人诗题的制题规律抽绎文本通例,并对已经失传的元稹、白居易写卷“手集”中的诗题体制、义例进行基于“应然”逻辑的“例校”。在古籍整理实践中,“例校”可以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但“例校”成果仅宜通过校记说明,不宜径改底本。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