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融视阈下的乐器关系考——以管子和巴拉曼的形制比较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慧芳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乐器》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基  金: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丝绸之路乐器考》(19XSH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民族交流视域下的筚篥研究》(XJ2022G191);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西安“盛唐音乐之都”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研究》(23LW18)项目成果。

摘  要:乐器的物质与非物质兼具的属性,是阐释古今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研究视角。管子与巴拉曼分别是流传于我国汉族与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乐器。两者之间近似的形制与演奏艺术使得学界从不同角度考证这两件乐器的关联,然对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尚需深入。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图像等资料,进一步对两者在管身、簧片、调节夹、护簧器、音孔等方面比较分析,认为管子和巴拉曼在形制方面与古代西域筚篥具有一定亲缘关系,二者的共同性与差异性都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结果。

关 键 词:民族交融 管子 巴拉曼 形制比较 

分 类 号:TS953.2[轻工技术与工程] J632.1[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