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师庭雄(译)[2] 于宝山(校) Dieter Lohmar
机构地区:[1]不详 [2]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3]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世界哲学》2023年第4期63-79,共17页World Philosophy
基 金: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胡塞尔全集第40卷》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1XJA720001);甘肃省教育厅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知识论与科学奠基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QB-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试图对胡塞尔的本质的方法——该方法致力于去揭示意识的先天结构——展开进一步的讨论。《逻辑研究》(1900)中“本质直观”的方法表明了现象学(作为意识的先天科学)与经验心理学的对立。本质的方法是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认识不同事物中的相同之处为开始的,不过,该方法却可以且必须被纯化为基本的现象学方法。在《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讲座中,本质的方法被确立为本质变更,后者具有这样的特征:要求对想象中的起始范例展开无限制的变更。本文的第二部分牵涉到某些批判性思考,其中一个话题涉及到理想情形下的无穷变更与对该变更的必要限制(目的在于“恪守起始范例所秉具的概念边界”)之间问题重重的各种交互关系。就此而言,与本质方法的真实意义和本质方法之无法避免的限制有关的那些问题就重新得到了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