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一川[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58-60,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心性论与现实主义,分别偏重于主体的心灵状况和客体的真实状况,本来是中西方之间无甚关联的两个词语。但从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传入中国时起,它们就必然地发生了关联,呈现为一种跨越文学、戏剧、电影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共通思潮,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简要梳理。心性论也称心学、心性哲学、心性智慧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注重个体德行修为的传统。尽管心性论传统中还存在儒家、道家和禅宗的心性论差异,但基本精神是清晰的:确认人的主体心性活动在其整个人生活动中具有优先性和主动性,是解决其他所有问题的中心和先导因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