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犁835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3年第29期19-21,共3页
摘 要:《天堂》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以非洲青年优素福的被奴役经历为主线,对19世纪末东非殖民统治的暴力行径进行了详细描述,再现了非洲殖民史。小说透过具有象征隐喻意义的人物、事件与颜色之间的辩证张力,彰显出古尔纳对非洲文化记忆传承以及民族身份建构的深刻理解与艺术价值。本文拟从文化记忆理论入手,分角度分析小说意象,旨在找寻文本所体现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引发对后殖民主义的思考以及对处于“失根状态”的非洲人民的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