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作品数:303被引量:11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晔刘时羽刘晓真崔婷佟晓牧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要忘记你喜欢的自己
《课外阅读》2025年第2期46-47,共2页晓叮当 
认识他时,我是学生会主席,正筹备一场晚会。我希望整场晚会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是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所幸,他用自己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拯救了我。就是他的装扮实在是太特别,在我看来拉低了整场晚会的水准--当他穿着篮球套装和一双菜...
关键词:学生会主席 《天堂》 音乐才华 菜篮子 晚会 
“影子文本”与后殖民互文阅读——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与古尔纳的《天堂》
《外国语文》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王丽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英语文学记事与研究”(23&ZD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
关键词:《天堂》 《黑暗之心》 逆写帝国 影子文本 后殖民互文阅读 
被凝视的“天堂”:《天堂》的反殖民叙事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陈玉洪 吴荞卉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BWW069。
古尔纳小说《天堂》充满各种“看”的情节,从心理意识视角揭示欧洲人能够在坦桑尼亚推行殖民主义的原因。殖民主义强迫或引导殖民地人民歪曲地看殖民者和看自己,形成“欧洲人优于非洲人”的误认,以及自我矮化、自我殖民的意识。同时,殖...
关键词:《天堂》 凝视 共识 自我殖民 排斥“他者” 地狱 
东非故事的创伤记忆书写——以古尔纳小说《天堂》为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44-149,共6页徐杨 董琛 
《天堂》是阿拉伯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小说以男孩优素福的经历为主线,不仅展现了其成长道路上的生存困境与创伤记忆,也通过他的经历折射出东非人民在经受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种族隔离等等迫害之后形成的集体创伤记...
关键词:古尔纳 《天堂》 创伤记忆书写 
修复型与反思型怀旧:托妮·莫里森《天堂》中身份意识的嬗变
《英语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73-185,共13页周奇林 
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础研究项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的景观与记忆研究”(2019JYT12);2019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的景观与记忆研究”(2019XJYB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托妮·莫里森的《天堂》讲述了非洲裔美国黑人家族“八层石头”的三代人从奴隶到深肤色黑人,再到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嬗变。第三代“八层石头”最初怀念黑文镇所象征的祖辈的纯黑人身份,在修复型怀旧的驱使下,按照已经被毁灭的黑文镇的...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怀旧 身份认同 本质主义 多元文化 
解读托尼·莫里森《天堂》中的黑人创伤
《海外文摘》2024年第19期0004-0006,共3页赵嘉馨 
20世纪最著名的非洲裔美国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以下简称莫里森)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位黑人女作家成长过程深受黑人文化和黑人历史的影响,因此,黑人传统重塑是她作品中的焦点。她的第七部小说《天堂》出版于1998年,是她获得诺...
基于多维读者观的《天堂》解读
《绥化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72-75,共4页张玉婷 张艳 赵从义 李珍莉 
安徽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022AH051287);安徽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022AH051290);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jyxm1103);阜阳师范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23JYXMSZ02)。
目前中国学界对古尔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代表作《天堂》主要是探究作品中反映的殖民主义、奴隶制对非洲的影响,缺少小说情节、人物、审美效果及其他主题意义的解读。文章基于修辞性叙事学多维读者观理论,从叙述读者、作者的读者和...
关键词:古尔纳 《天堂》 多维读者观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古尔纳《天堂》中的他者书写
《榆林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2-56,86,共6页张艳玲 邱旭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度校长科研基金项目(2023PY-12)。
小说《天堂》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小说围绕主人公优素福十二岁离家为父抵债的悲惨生活,描绘了生活在非洲大陆的诸多“他者”。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了被殖民他者、女性他者、少数族裔他者,阐述了主人公自我身份...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天堂》 他者身份 
重构历史:古尔纳《天堂》中的非洲叙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4年第1期92-107,共16页赵秀兰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天堂》中将被殖民文学边缘化的非洲人置于中心位置,让欧洲殖民者成为“被凝视”的对象,从非洲人的视角讲述非洲历史,展现殖民主义对非洲(人)的影响,以及一战前东非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历史变迁。本文从...
关键词:《天堂》 逆写帝国 嵌套结构 旅行叙事 多元文化杂糅 
莫里森《天堂》中的美国非裔命运共同体
《今古文创》2024年第15期17-19,共3页官鑫 
托妮·莫里森的《天堂》描写了鲁比镇的兴衰,而鲁比镇的衰微其实是美国非裔命运共同体因交流与归属感缺失而面临危机的写照。本文运用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特别是共同体与人际交流理论,揭示莫里森《天堂》中非裔命运共同体兴衰的内在成...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天堂》 种族制度 归属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