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威志
机构地区:[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出 处:《公民与法(检察版)》2023年第5期50-51,共2页Citizen and Law
摘 要:诈骗类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最终遭受一定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具体罪名,是近年来我国多发高发类犯罪。办理诈骗类案件时,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直接关系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直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案的难点,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也是诈骗类案件信访申诉率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司法公信力。如何正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有益于司法实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7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