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彤彤 李楠楠[1] Wu Tongtong;Li Nannan
机构地区:[1]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6期50-52,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狂欢节》是由舒曼创作的标题性钢琴音乐套曲,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深刻反映出德国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思潮。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鲜明,思想情感深刻,体现出舒曼高超娴熟的作曲技艺,也对钢琴演奏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舒曼认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是高尚思想情感与独创性艺术形式的结合,认为音乐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强调音乐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并倡导用音乐净化心灵、提升文学素养。在钢琴演奏作品的创作中,舒曼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审美价值追求融入其中,将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强调音乐的幻想性。《狂欢节》钢琴演奏作品的创作背景源自基督教四旬斋前夕的饮酒宴会与集会狂欢,这是一种在西方国家中十分流行的活动。在四旬斋期间,人们会组织集会,载歌载舞、饮酒吃肉,乐曲聚焦狂欢节最后一天的假面舞会。此时舒曼正与艾尔涅斯蒂娜·冯·弗里肯相恋,舒曼将爱人居住的城市阿什四个字母中的四个音作为音乐动机,每一个曲子都由这一核心动机发展而来,体现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文章简要介绍舒曼生平与创作背景,分析其钢琴作品《狂欢节》的标题性与形象性,从和弦演奏、八度演奏、手指跳音、琶音、歌唱性旋律演奏这五个方面,阐述舒曼《狂欢节》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为钢琴艺术实践提供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