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思丽 Tang Sili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6期92-94,100,共4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艾青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歌作品因独特的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在文坛上大放光彩。而《绿》一诗打破艾青诗歌的传统风格,以轻快的基调营造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诗歌世界,给读者以活泼向上的感受,是“忧郁诗人”艾青不可多得的“畅快”型短诗。该诗语言意蕴丰富、含混多义,使诗歌富有张力,诗人在多重冲突对立中不断调和,营造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和谐统一又极具张力的“绿”的世界。文章从新批评角度出发,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用新批评的理论解读《绿》,将文学文本从现实世界中脱离出来,将文学作品视作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强调诗歌的文学性,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围绕诗歌作品,对《绿》的语言、格律、意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着重考察诗歌语言的反讽、悖论、象征等构成的张力结构,充分挖掘该诗语言的多重含义,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感悟诗歌的和谐韵律,体会其蕴含的复杂情感和艺术追求,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诗歌整体,把握诗人营造的充满无限想象、和谐统一又极具张力的“绿”的世界,感受“绿”所带来的强烈感染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5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