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宅遗址出土陶片的脂质分析与先民生计策略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楠宁 王涛[3] 郁金城 饶慧芸 韩宾 杨益民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100049 [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4]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10000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8期1808-1816,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22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资助。

摘  要:作为多种史前文化的交汇处,北京地区是史前时期文化交流和粟黍传播的重要研究区域.尽管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已有粟黍遗存出土,但是该区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粟黍遗存比较少,中间存在约两千年的断层.上宅遗址位于北京东部的平谷盆地,地层年代延续较长,但动植物大遗存发现较少,先民生计策略较为模糊.本文对该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陶片开展吸附脂质的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陶器用于加工黍、陆生非反刍动物的肉,以及野生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为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旱作农业发展和生计策略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陶罐加工食物可能使用了石煮法.

关 键 词:上宅遗址 旱作农业 生计策略 陶器脂质分析 石煮法 

分 类 号:K876.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